Title: 高等院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
1. 天文测量简介
宇宙的”宙”指的是时间
米(m),1791年为海平面上地球赤道到北极点距离的千万分之一作为 1 米,1983 年改为光在真空中的 1/299792458s 的时间间隔所经路程的长度作为 1 米。
随后引入天文单位,AU(Astronomical Unit)日地距离
但这个天文单位还是太小,于是引入了光年ly(Light Year),1 光年约等于 9.46 万亿千米。
质量的天文单位是太阳质量
地球自转
- 恒星日 地球上某点与恒星的周期间隔 真正自转周期 23h56m4s
- 太阳日 地球上某点与太阳的周期间隔 昼夜交替周期 24h
- 太阴日 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周期间隔 潮汐变化周期 24h50m
- 开普勒三大定律
- 所有行星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椭圆,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。
-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,行星与太阳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。
- 行星运动周期的平方与椭圆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。
- 星等 理解为就是亮度
星等越大亮度越小,连续的星等其亮度成几何级数,而且又 1 等星的亮度正好是 6 等星的 100 倍,,这个数为星等比。目前照相的方式可看到 23 等的暗星。
- 北极星 2.12 等
- 牛郎星 0.89 等
- 月亮 -12.5 等
- 太阳 -27 等
2. 天球坐标系及各坐标系间关系
- 坐标系这块过于数学化,认输!
3. 时间系统及其换算
首先定义时间(时刻、历元)和(时间间隔),我们通常使用到的是后者。
时间的基本单位
- 地球自转
- 行星绕太阳的公转
- 原子的谐波振荡